近日,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苏金教授课题组与罗群教授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王欣璐主任合作,在间质性肺病(ILD)早诊标志物领域有重要新发现,相关研究成果以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FAP) expression in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 (ILDs)”为题发表在《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IF:30.528)杂志上。
△ 图1
国际知名期刊《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研究背景
目前临床常用的肺纤维化诊断手段主要包括:肺活检和高分辨率CT(HRCT)。
肺活检后的病理虽说是诊断的“金标准”,但活检的有创性及导致疾病加重的风险一直限制该手段的广泛应用。
HRCT对纤维化的诊断需要肺部呈现“条索”或“蜂窝”样的结构,而这时纤维形成已进入不可逆的中晚期 (Stage3或Stage4)。
△ 图2
纤维化进程不同阶段病理特征分析
研究团队利用肺移植及肺活检的组织标本证实了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在ILD患者纤维化活跃期高表达。进一步的临床备案PET/CT研究表明,靶向FAP的核药探针可无创动态监控活化成纤维细胞在体内的位置及丰度,且其信号强度与肺功能下降呈正相关。后续与肺功能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核素信号摄取的总体积SUVtotal与肺功能呈显著相关,而肿瘤患者PET/CT常用的评价参数SUVmean则与肺功能无关。
△ 图3
TGF-β对人原代肺成纤维细胞中FAP表达的调节
该研究不仅为ILD患者纤维化活跃度的评价提供了灵敏的可视化早诊技术,为预警疾病的进展及提供了方法,也为其他类型肺间质纤维化(如肺移植后慢排)的早诊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论文参考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FAP) Expression in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 (ILDs) (atsjournals.org)